2月7日农历大年初十,天河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,进一步提振全区上下“二次创业、勇立潮头”精气神,向全社会释放踔厉奋发、大干快干的鲜明信号山西股票配资,以时不我待、只争朝夕、奋勇争先的干劲闯劲开启新的一年。
“新春第一会”是今年发展的风向标,吹响了天河新一年发展的“冲锋号”。会上,部分区属部门、街道、企业代表在发言中亮目标、亮行动。天河区科工信局局长刘翔表示,2025年,天河软件业营收力争突破2500亿元,天河将主要在加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,谋划发展未来产业。
“作为天河区科技与产业双肩挑部门,2025 年,天河区科工信局将通过3个‘全力以赴’,为天河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”他表示。
全力以赴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
支撑“12126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
全力以赴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,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部署创新链, 全力支撑“12126”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刘翔表示,天河将推动软件与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智能装备与机器人、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,全面谋划未来网络与量子科技、前沿新材料、具身智能、智能无人系统等 未来产业发展, 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化, 赋能产业转型升级。
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稳增长
软件业营收力争突破2500亿元
全力以赴推进经济稳增长,下非常之功、用非常之力、 施非常之策,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。2025年,天河软件业营收力争突破2500亿元、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力争突破350亿元,工业增加值增速力争实现8%、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力争实现12%、电信业务总量力争实现10%。
全力以赴抓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
全力以赴抓好创新主体梯度培育,天河科工信局将出台更有力的政策措施,引培一批具有高成长性、迅速裂变扩张基因的潜力型企业,发展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、产业链条完备的创新型产业集群,推动企业成为规模贡献、研发投入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化、创新应用的主体。
新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00家、新增独角兽和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力争突破10家。
聚焦:天河将如何发展四个未来产业?
目前,全球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未来产业的发展,以抢占科技和产业的制高点。天河全新的产业密码中重点提到了4个未来产业。在发展未来产业上天河有哪些优势?又将有哪些具体措施?
——产业发展基础坚实,未来3年将提供科创载体超800万平方米
在刘翔看来,科研平台方面,天河拥有23家国家级创新平台,613家省级创新平台,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,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研发基础。
技术成果方面,天河机构近年来获得国家、省科技进步奖均占全省约两成、四成,部分项目已实现成果转化,产生广泛的经济效益。
经营主体方面,科技型中小企业(2984家)、高企(2361家)、“独角兽”系列(45家)等创新企业各占全市两成以上,居全市前列;近年培育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29家,服务23家科技企业上市。这些硬科技企业,能为未来产业发展焕发蓬勃生机。
人才支撑方面,天河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,聚集了大批专业人才,既有以超过20名全职院士领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,也有每年超30万人高校、科研院所人才输出,可提供坚强有力人才支撑。
载体布局方面,初步形成“一核两区多极”科技创新战略布局,未来3年将提供科创载体超800万平方米、高标准工业厂房超200万平方米,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。
——谋划出台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专项政策
刘翔透露,对于四大未来产业发展,天河将主要在加强创新主体梯度培育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路径、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,谋划发展未来产业。谋划出台创新主体梯度培育专项政策,健全“从初创到上市”的培育链条,促进企业成为规模贡献、研发投入、技术创新、成果转化、创新应用的主体。
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天河将保持并适度提高R&D投入政策支持力度,鼓励企业主动加强研发投入强度,支持打造概念验证中心,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。
加强政策指引,天河将落实好软件产业政策、人工智能专项政策、工业软件人才政策、现代都市工业政策,扎实落实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,在人才支撑、科技金融、载体供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。
南方+记者 郭苏莹山西股票配资